2023年1月上海法定传染病(2021年法定传染病有几种)
- 2023年1月上海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解析
1.1 上海2023年1月传染病总体情况概述
2023年1月,上海在法定传染病管理方面保持稳定。数据显示,当月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8876例,死亡15人。其中,没有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说明当前疫情控制得当。乙类传染病依然是主要关注点,共报告9种,合计8763例,占总病例数的98.7%。而丙类传染病则报告4种,共计113例,无死亡案例。整体来看,上海在疫情防控和疾病监测方面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1.2 乙类传染病主要病种及病例分布分析
乙类传染病是2023年1月上海的重点防控领域。在这9种病种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占据主导地位,共报告7946例,其中本土病例7939例,境外输入仅7例。这表明病毒传播主要集中在本地,防控压力依然存在。除了新冠之外,梅毒、肺结核、淋病和病毒性肝炎也位列前五,合计占乙类传染病的99.83%。这些疾病多为常见慢性或可治愈性疾病,但依旧需要持续关注和干预。
1.3 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与趋势
丙类传染病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其影响。2023年1月,上海共报告4种丙类传染病,总计113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是主要病种,合计占丙类传染病的96.46%。这些疾病多发于冬季,尤其是流感季节,提醒市民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1.4 与2021年上海法定传染病对比分析
对比2021年同期数据,2023年1月上海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数量明显下降。2021年全年共报告48828例,而2023年1月仅为8876例,降幅显著。乙类传染病的病例数从23856例降至8763例,下降幅度超过60%。丙类传染病也从24972例减少至113例,变化同样明显。这反映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体系运行良好,居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

- 2021年上海法定传染病种类及数量回顾
2.1 2021年上海传染病整体状况与数据统计
2021年全年,上海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8828例,死亡96人。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5种,合计23856例,发病率为95.92/10万,较上一年上升8.76%。丙类传染病则报告7种,共计24972例,发病率100.41/10万,同比上升1.02%。整体来看,2021年的传染病形势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在疫情初期,防控压力较大。
2.2 乙类传染病的种类、病例数及死亡情况
乙类传染病是2021年上海防控的重点。全年共报告15种乙类传染病,总计23856例,死亡96人。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为1587例,包括本土确诊病例39例和境外输入性病例1548例。这说明当时疫情仍处于全球传播阶段,防控任务艰巨。此外,梅毒、肺结核、淋病和病毒性肝炎是乙类传染病中发病最多的四种,占总病例的93.25%。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艾滋病、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三者合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00%。
2.3 丙类传染病的主要病种与发病率
丙类传染病虽然不属于重点监控类别,但在2021年依然占据一定比例。全年共报告7种丙类传染病,总计24972例,发病率100.41/10万。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是丙类传染病中的高发病种,合计占比达94.34%。这些疾病多与季节性因素相关,尤其是手足口病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丙类传染病无死亡病例,说明其致死率相对较低,但仍需保持警惕。
2.4 2021年与2023年数据对比:传染病变化趋势分析
从2021年到2023年,上海法定传染病的数据发生了显著变化。2021年全年报告48828例,而2023年1月仅报告8876例,下降幅度超过80%。乙类传染病的病例数从23856例降至8763例,降幅超过60%。丙类传染病也从24972例减少至113例,变化同样明显。这种趋势反映出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持续优化。同时,也表明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个人防护行为更加规范,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系发布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梅花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