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升级疫情防控措施,疫情期间防控措施有哪些
1. 民航局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国际航班管控与人员健康管理
1.1 国际客运航班数量进一步调减,确保航线精简有序
民航局为应对疫情风险,决定进一步调减国际客运航班运行数量。根据最新政策,国内每家航空公司只能保留一条至任一国家的航线,且每周最多运营1班。同样,外国航空公司至我国的航线也需遵守相同规定。这一调整旨在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潜在传播风险,同时优化航线资源分配,让航班运行更加科学合理。
1.2 航空公司需严格执行最新版《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所有航空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民航局发布的最新版《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执行防控措施。在航班运行过程中,要确保客座率不超过75%,防止人员过度聚集。此外,还需加强机舱消毒、乘客体温监测等环节,从源头上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1.3 高风险岗位人员核酸检测频次提升,保障一线员工健康安全
针对高风险岗位人员,如直接接触国际旅客、货物及航空器的服务人员,民航局要求每隔1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采取轮班制,确保每天都有人员接受检测。对于国内航班机组和相关保障人员,也需按照每周两次、间隔不少于2天的频率进行核酸检测,全面筑牢防疫防线。
1.4 强化机场防控流程,落实“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要求
机场作为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民航局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四指定”和“四固定”制度。即对国际客运保障人员做到“指定服务人员、指定服务区域、指定休息区域、指定场内交通车”,对货运保障人员则实行“作业人员固定、作业场地固定、生产设备固定、休息区域固定”。同时,涉高风险航班的机场还须落实“两集中”要求,确保工作区域和人员居住相对集中,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 疫情期间民航防控措施全面升级,保障旅客与机组安全出行
2.1 旅客管理、机组防护与信息排查工作提出更严格要求
民航局在疫情防控中特别强调对旅客的管理,要求各航空公司和机场在航班运行过程中加强旅客健康信息排查,确保每位乘客在登机前完成体温检测和健康申报。同时,机组人员需佩戴高标准防护装备,定期更换口罩和手套,并在飞行途中保持与乘客的距离,避免密切接触。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病毒在机舱内传播的风险。
2.2 国际机场疫情防控指导意见出台,明确16条具体措施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民航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16条具体措施,涵盖制度落实、防控基础建设以及责任压实等多个方面。这些建议不仅提升了机场的防疫能力,也为后续疫情防控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操作指南,让机场运营更加规范有序。
2.3 货运航班可作为补充,缓解客运压力并保障物流畅通
在国际客运航班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民航局鼓励航空公司利用客机执行全货运航班,以弥补客运量下降带来的影响。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航空公司的运营压力,也保障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尤其是在医疗物资和紧急货物运输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4 民航局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为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民航局加大了对各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目前已开展两轮专项检查。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核查和现场抽查等方式,民航局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不走形式、不打折扣,真正落到实处,为旅客和员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
本文系发布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梅花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