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颠覆传统的教育实验正在全国多地上演,班主任这个陪伴我们几代人的角色,正悄然走向历史尽头。

最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的一纸文件在教育界投下重磅炸弹——宣布将逐步实施德育导师制度,并逐渐取消班主任职位。这项改革将每个班级的管理责任交给三位导师,分别负责教学、德育和生活方面的指导。

无独有偶,宁波四中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导师制的探索,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约12-14人,每组学生都有专门的导师管理和关怀。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改革,连 《人民日报》都为他们的大胆改革点赞


01 热点概况:班主任的角色困境与各地改革尝试

为什么要把实行了几十年的班主任制度改掉?说起来也很无奈——现在愿意当班主任的老师越来越少了

几乎所有学校在学年末分配下学年各班班主任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没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这项工作。即使学校为班主任提供了更优厚的待遇,还是不能吸引教师主动承担这个角色。

为什么班主任岗位这么不受欢迎?原因很简单——压力大、责任重、工作内容繁琐。学生问题无小事,哪个孩子在学校出了事,家长首先都会向班主任“问责”。

从组织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到制作各项报表、设计每次班会,再到管理学生每天的出操、纪律、课间安全、出勤、班级卫生……这些琐碎小事常常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

很多班主任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常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他们就像教育机器中一颗超负荷的螺丝钉,已经超过了不少教师的能力和心理承受极限。

各地改革模式

面对这种困境,各地学校开始了不同的探索:

宁波市鄞州区和宁波四中推出了“德育导师制”,每个班级由三位导师共同管理,首席导师由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

北京市十一学校数年前就取消了班主任岗位,实行全员导师制。他们的出发点不仅是解决班主任无人愿干的尴尬,更是要彻底改变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制度。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则让学生反选导师,就像《中国好声音》一样;山西省实验中学实行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天津二南开学校开设“未来学部”,像大学一样“走班”上课。

02 观点态度:班主任不可或缺,但改革势在必行

看着这些改革,我心里五味杂陈。作为一个家长,我既理解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又担心取消班主任后孩子的教育会不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

班主任是班级的“定海神针”

说实话,班主任的作用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是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及德育、学生心理、班级文化等工作最主要的执行者和责任人。

他们是家校沟通的主要发起人,是各项班级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是各项班级评比、各类报表的负责人。正是因为有了班主任,学校的多项工作目标才能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想想我们自己的学生时代,谁没有那个既怕又爱的班主任?谁不是在班主任的严格要求下才学会了纪律和责任?

但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面对班主任无人愿干的现实,改革势在必行。导师制或许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宁波四中的实践证明,导师制不仅可行,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一个班主任要带40多个学生,多的时候要带五六十人,分配到每个学生的精力有限。而一个导师只带10几个学生,学生受到的关注自然更多。

宁波四中的郑同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原本选考的是物理学科,但他的导师发现,他的记忆力更胜于理科思维方式,并且很喜欢法律,于是建议他调整选科。去年高考,他如愿被一所211大学的法学专业录取。

警惕“换汤不换药”

不过,我对一些地方简单的“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深感忧虑。有的学校名义上取消了班主任,实际上却是每个年级由一个年级主任和3个年级副主任负责,并且每人定点负责3个班级;各班由一个班主任和2个副班主任负责。

这就像网友质疑的:人人都是班主任,班主任津贴如何分?职称晋升时班主任工作经历如何填写?优秀班主任如何评价?学生出了安全问题谁来负责?

学生的感受很重要

让我们听听学生的真实感受。刚开始实行“导师制”时,很多同学感到不适应,觉得从一个班主任变成了3个班主任,压力比之前还要大。

高二的杨同学说,刚上高中的时候,她和同学叫苦连天。一个班三个领导,感觉就是“360度无死角的人工监控”,做什么都逃不过导师的法眼。

但后来,她就不这么想了。她家住得近,老师允许她晚自习可以晚点回去,还会亲自送她去住宿楼的自习教室。她说:“真的是老妈子的关怀,让我受宠若惊。”

03 结尾总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管理

说到底,是否取消班主任并不重要,如何减轻教师负担、实现全员育人才是关键。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就一味地否定创新,更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墨守成规。

教育不是流水线作业,孩子也不是标准产品。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因人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正如北京十一学校所认识到的那样:学生即使犯错,比起走入社会都是代价最小的错。在宽松管理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自主性。

改革的成功需要配套措施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责任,不能出现真空或责任不清的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因为部分教师长期没有从事过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处理缺乏经验;需要找到替代班集体教育的方式,因为没有了固定的班级,班集体的概念可能就会消失。

我相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一切为了孩子”这个根本目标,无论是保留班主任还是推行导师制,都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好。


对于取消班主任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如果你有孩子,你希望他的班级继续实行班主任制度还是尝试导师制?点赞+在看,让更多家长看到这篇文章,一起参与这场关乎孩子未来的讨论!

创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