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人班主任还在教,受伤学生心在烧!教育局“罚酒三杯”寒了谁的心?
腰椎间盘突出的孩子忍着疼痛辗转医院,踢伤他的班主任却仍在原班级讲台上谈笑风生——这是2025年6月发生在辽宁鞍山校园的荒诞现实。
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的教室里,12岁的少年因未能答出地理题,被班主任董某从教室后门拖拽而出。监控画面清晰记录下那一刻:拳头击打身体,脚踹向腰部,最后一脚直接将他踢出教室后门,孩子倒地不起。这是2024年9月12日,开学仅8天的噩梦开端。
当孩子疼得无法起床时,医院诊断如晴天霹雳:腰3-骶1间盘突出、骶1隐裂、创伤性腰椎病——这些本该出现在重体力劳动者身上的伤病,赫然出现在一个初一学生身上。
更魔幻的剧情在2025年上演。铁西区教育局年初下达“记过处分、通报批评、调离原单位”的处罚决定,却在执行中沦为一纸空文。董某不仅仍在原校任教,甚至还在班级群指挥家长集体举报受害者母亲发布的视频。教育局轻描淡写地解释:其他家长担忧学业,申请留任。
01 一纸调令变空文,受伤的孩子何处申冤
事件的时间线勾勒出一幅维权的辛酸图景:

2024年9月12日,暴力事件发生;
9月18日,孩子痛到无法起床才说出真相;
9月19日,母亲侯女士报警并投诉教育局;
11月26日,派出所竟出具“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5年1月,经行政复议,撤销派出所决定;
3月,公安机关改判行政拘留10日;
5月21日,董某起诉公安机关,案件开庭未判。
近300个日夜,受伤的孩子辗转于医院和心理咨询室,施暴者却稳站讲台。当侯女士拿到那份写着“调离原单位”的处分决定时,以为正义终于到来。谁知这竟是教育局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文件墨迹未干,董某已在其他家长的“请愿”下官复原职。
监管部门的推诿更令人心寒。鞍山市教育局强调“属地化管理”,将皮球踢给区教育局;铁西区教育局则宣称“已处理完毕”,对处罚未执行的原因三缄其口。教育局纪委的电话,成了永远无人接听的忙音。
02 家长投票:法治外衣下的“按闹分配”
教育局抛出的“家长申请留任”理由,看似民主,实则是对法治的践踏。我们不禁要问:
究竟多少家长参与了申请?是全班家长还是部分代表?
申请程序是否合规?有无会议记录和签字文件?
学业担忧怎能凌驾于人身安全之上?
这种“家长投票定去留”的闹剧,暴露出教育管理的致命软肋——按闹分配。当施暴教师因“教学成绩优秀”获得特权,当受害者因“少数服从多数”被二次伤害,我们丢失的不仅是个案公正,更是教育公平的根基。
对比其他地区的处理,更显荒诞:河南商丘教师让学生“发毒誓”,立即被停职并全校检讨;山西怀仁教师带儿子闯教室打学生,教育局火速给予记大过停职处分;陕西榆林班主任醉酒殴打学生致开颅手术,同样被迅速停课停职。为何唯独董某能享受“超国民待遇”?
03 司法迷宫:被行政复议拖垮的正义
法律程序成了施暴者的保护伞。公安机关在2025年3月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董某立即申请行政复议,处罚暂缓执行。更令人瞠目的是,他随后撤销复议,转而起诉公安机关。
这场精心设计的司法拖延战术,让5月21日的庭审无果而终。近一年过去,行拘10日的处罚仍未执行,违法的教师仍在课堂传道授业,受伤的孩子却要终身带着腰伤生活。
《教师法》第37条明令禁止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7条强调禁止任何形式的人身伤害。当法律条文在现实执行中变成可随意绕过的橡皮筋,我们拿什么保护下一代?
04 师德红线失守,谁在给暴力教师发“免死金牌”
纵观近年教师暴力事件,董某案暴露了师德监管的三大黑洞:
处分空心化。从山东聊城教师掌掴女生致抑郁未被停职,到安徽师大教师猥亵女生被调任保卫处“留口饭吃”,调岗不调薪、换位不追责已成包庇标配。
追责碎片化。教育局推给学校,学校推给家长,公安机关困于诉讼,形成完美的责任真空。受害家庭在迷宫中精疲力竭,加害者却逍遥自在。
黑名单形同虚设。尽管舆论呼吁建立教师行为黑名单机制,但地方保护主义让跨区域监管难如登天。当暴力教师换个学校就能重执教鞭,所谓的“终身禁业”不过是安慰民众的空话。
更可怕的是心理摧残。董某在班级群公然要求家长举报受害者视频,无异于对孩子的二次施暴。当教育者变成霸凌者,教室这个本应安全的空间,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
05 惩戒权的边界:跪着的老师与躺着的学生
必须承认,此案引发了对教师惩戒权的深层焦虑。一面是暴力教师未被严惩,一面是五莲县杨老师因用书本轻打逃课学生就被纳入信用黑名单的极端案例。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乱象,让教师群体陷入“管与不管”的两难。
教育需要适度的惩戒权,但绝不能是暴力的通行证。当董某将12岁学生踢出教室时,早已越过教育惩戒的边界,踏入故意伤害的法律禁区。可惜监管者似乎分不清“教鞭”与“凶器”的区别。
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中的诘问振聋发聩:“老师对学生有没有惩罚的权利?如果问老一辈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须的,严师出高徒!但如果问现在的老师,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哪敢啊!” 然而董某事件恰恰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不敢管,而是滥用暴力不受惩。
教室后门那块孩子曾倒地的位置,如今每天被无数双脚踩过。董某依然站在讲台指点江山,仿佛那记飞踹从未发生。而医院里,腰椎间盘突出的少年问妈妈:“为什么打人的老师还能教书?”侯女士无言以对。
教育局的“罚酒三杯”寒了天下父母心。当家长投票能推翻行政处分,当行政复议能无限期拖延处罚,当“教书育人”成为暴力的遮羞布,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个案的公正,更是对教育系统的信任。
法律条文再完善,执行不下去就是一纸空文。教育理念再先进,监管缺位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今天我们对一个暴力教师的纵容,明天可能造就十个效仿者;今天我们为一个孩子腰伤讨不回的公道,明天可能变成千百个校园弱者的共同命运。
鞍山的教室里,董某的教鞭还在挥舞。
医院的走廊中,少年的腰伤隐隐作痛。
教育局的档案里,“调离”二字成了苍白的笑话。
当暴力的教鞭未被折断,谁敢把孩子托付给这样的学堂? 教育不该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学校更不该是暴力教师的庇护所。今日的沉默,就是明日的灾难。
本文系发布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梅花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